欢迎光临北京禾佳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设为首页  |  加入收藏  |  网站地图

听玉米种子批发小编分享种养结合典型案例
发布时间:2018-08-20 浏览次数:137次
  众所周知,种养结合乃一种新兴的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先进生态农业模式。这种模式以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源先天条件为依托,进而大力发挥其相对优势,并引导农民满足市场需求,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进而增加农民收入,乃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性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,以下是玉米种子批发小编分享的种养结合典型案例。
玉米种子批发
  贵州省黎平县罗里乡八卦黄牛养殖示范基地。基地位于罗里乡北部,处在风景秀美的八卦半溪生态林区。

  基地门前雕着“贵州恒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”几个大字,挂着“贵州黎平罗里兰明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”和“黎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”的牌子。一排排红瓦水泥墙的圈舍格外显眼。

  来到牧草青贮存放区,里面堆放着不少装袋的或未切割的干草饲料。走进养殖场C区,哞哞的牛叫声不断传来,圈舍完全闻不到臭味。

  两米多宽的过道上堆放着干草,两旁的小黄牛毛发滑亮干净,这里养殖的大多是1周岁左右的小黄牛。工人们有的在打扫冲洗牛料糟,有的在投放干草料,大家忙得不亦乐乎。

  “整个基地有黄牛324头,怕落大雨,这些牛刚从坡上赶回来,脚上还带着泥土呢。”基地管理员指着牛群说。

  近年来,该基地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,瞄准沿海高端市场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“基地养殖+散户养殖”等模式,通过养殖黄牛,带动种草、牛粪菌培植产业,探索出肉牛、牧草、牛粪、牛粪菌四条增收渠道。

  基地由公司牵头,以“种草养牛”为主导,以合作社为平台,与贫困户按“1头牛+1亩牧草”模式签订牧草供收协议,公司免费向农户提供草种,并保底回收牧草和牛粪。

  “养1头牛每年较少增收3000元,种1亩牧草较低收入2300元(多次收割还可增加收入),出售1头牛的牛粪年收入较低540元,种1亩牛粪菌增收4.2万元,按当前市场价,一头牛、一亩草、一亩牛粪菌综合收益可达4.78万元。”罗里乡组织委员杨胜泽算了一笔经济账。

  一条养牛产业链可获得多笔收入,产业链的延长让养殖户获得了较大化的收益,这就是罗里乡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出来的养殖发展新模式。

  目前,公司培植的牛粪菌正在测试阶段,待成功后,即将投产牛粪菌棒,通过培育牛粪菌,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草、养牛、种菌,延长壮大产业链,增加收入。

  “项目短平快,收入有保障”是对当地种养模式的肯定。据悉,2017年养殖场出售黄牛40头,收入40多万元,直接参与的农户从中获得了可观收入。

  “牧草一年种五年有收益,1年可收3次,扣去种子、肥料等成本,亩纯利润约3000元。”基地股东潘志礼说,“今年全乡预计销售牧草1700吨,保守能为农户创收120多万元。”

  农户种牧草,由公司(基地)派专人到田间地头收购,除满足本地养殖户需求外,还远销县内县外各大养殖场。

  在基地的带动下,全乡养牛已突破600头,50头以上的养牛场有4个,牧草种植1000多亩,带动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6家,带动农户200余户(其中贫困户119户)。

  “去年我们夫妻俩沿公路割青草卖,7天就收入3000元,加上家里的3亩牧草,收入有12000多元。”八卦村贫困户杨国忠告诉笔者。据悉,2017年养殖场向农户收购田间、路边、林中青草,直接为其创收11万余元。

  据了解,目前基地已累计投入500多万元,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,集综合办公区、职工宿舍食堂、养殖管理区、检疫观察区、牧草青贮加工区及存放区等为一体的黄牛养殖场。

  公司还建成了3个可存栏1500头的标准化生态猪养殖圈舍,现存栏本地改良黑毛猪115头,实现了产业“长短结合,以短养长”的良性循环。

  “基地常年解决12人的就业问题,他们每月可获报酬2000元。”相关玉米种子批发人员说,基地还带动周边村临时就业人员200余人,2017年还被评定为“黎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”。